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某些现象:当我们和老年人讲话时,声音轻一点他们听不清,声音大一点他们会觉得你怎么这么大声呀。往往交流起来比较费劲儿,这就是老年性聋。当下社会老龄化日益显著,老年性聋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老年性聋发病率仅次于心脏病和关节炎,成为老年人第三大常见慢性病。老年性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40岁时的2.8%~3.9%增加到65~75岁的18.7%~26%、75岁以上的34.8%~43.6%到85岁时的51.8%。
 
  耳聋
  老年性聋的临床症状
 
  老年性聋是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双侧对称、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
 
  和其他听力损失表现的症状相似,其症状包括:
 
  Ÿ双侧听力下降,高频下降为主,一般为进行性听力下降;
 
  Ÿ言语识别率降低,表现为听得见但是听不清、言语理解不连贯;
 
  Ÿ听觉重振现象,表现为小声听不见,大声却感觉刺耳难受;
 
  Ÿ耳鸣,单耳或双耳持续嗡嗡、轰轰、嘶嘶响。
 
  老年性聋对老年人的危害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性聋患者占听障患者总人数的34.1%,鉴于老年性聋的高发病率,对老年人产生的多维度危害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Ÿ言语沟通障碍:老年性聋会直接导致聆听困难,进而产生沟通障碍;
 
  Ÿ情绪改变及社会交流障碍:在沟通障碍的基础上,老年性聋会导致老年人心情低落、不想表达、孤独感,产生一系列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
 
  Ÿ安全及健康隐患:老年性聋是老年人体质脆弱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无意识的体重下降、自我感觉疲惫、虚弱、步行速度减慢和体力活动减少。进一步导致老年人行走缓慢、步态不稳、摔倒增加以及反应性、警觉性下降,使住院率和死亡率升高;
 
  Ÿ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听障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明显提高。
 
  助听器的有效干预
 
  在生活中,应多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对老年性聋进行预防。对于已有症状的老年性聋患者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更普遍的也更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干预方式是正确有效的助听器佩戴。
 
  佩戴助听器是改善老年人听力障碍、增进社会交流、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老年人的残余听力,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助听器的验配与眼镜一样,需要专业的验配人员根据患者当前的听力损失结果(我们常说的电测听报告)来进行验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言语分辨能力、临床症状、日常所处环境的复杂程度、患者的实际经济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给患者验配更适合他们的助听器并根据听力情况定期进行调试。
 
  许多耳聋患者对助听器佩戴效果的理解存在误区,往往希望一戴上助听器就能听到所有声音,并能听懂全部言语声,事实上这是很难达到的。想要借助助听器得到更多帮助,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其次,不同的人戴上助听器后会有不同的反应,适应所需的时间也有长短。
 
  助听器佩戴后的适应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佩戴第一周: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主要待在家中,每天戴1~2个小时;
 
  (2)佩戴第二周:每天戴3~4个小时,可到户外比较安静的地方;
 
  (3)佩戴第三周:每天戴6~8个小时,可以到公共场所,如菜场、商场等;
 
  (4)佩戴第四周:这时已经完全适应,基本可以全天佩戴。

  耳聋
 
  作为家人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因此,和老年人交流时尽量做到讲话清楚、放慢语速、适当提高分贝,同时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利于老年人借助口型、手势等帮助而更好的理解话语意思。
 
  让我们一起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

023-63539999

24小时免费预约热线

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772号